內容簡介
妳得設法保持清醒,把他阻隔在外,絕不能向他透露自己任何的過往,萬萬不可。
震撼力十足的小說,緊張到令人大呼過癮。
麗莎.嘉德納、傑佛瑞.迪佛、泰絲.格里森等暢銷作家熱烈推薦
英國知名的「理察與茱蒂讀書俱樂部」春季選書
即將拍成CBS電視影集
拘禁之初的三十二個月又十一天裡,我們有四個人在底下,後來毫無預警地變成了三個人。雖然那第四位已經數個月未發出任何鬧聲了,但房間在她離開後,竟變得異常安靜。她走後很長一段時間,我們只是靜靜地坐在黑暗裡,猜測下一個會輪到誰進箱子。
絕不上陌生人的車
許多年來,莎拉和珍妮佛這對好朋友隨身帶著一份「安全守則」,一份為了保護自身安全、而盡力遵守的事項清單。她們嚴肅地看待自己的自由,小心呵護到幾乎難以感受到它,只因為她們比別人更瞭解世界的險惡,絕不讓自己再次受到傷害。然而某一夜,一個小失誤,造成終身的遺憾。整整三年,她們與另外兩名女孩,一起被鎖在監獄般的地窖裡,受盡各式各樣身體上與心理上的折磨。
絕不在天黑後獨自出門
十年來,三十一歲的莎拉仍在恢復常軌上苦苦掙扎,她無法接受珍妮佛未能逃離地窖的事實,逐漸把自己封閉在設備齊全的完美繭室中。如今誘拐她們的凶手傑克.杜柏可能即將面臨假釋,莎拉再也無法輕忽他從牢中寄出的變態信件,逼迫她面對自己最深沈的恐懼。
絕不冒險
那些信件讓莎拉瞭解到消極被動可能付出的代價,攪亂她努力沈澱多年的情緒,她決定行動,找出傑克謀殺的確切證據:珍妮佛的屍體!首先必須與她同期受害的兩名倖存者合作,然而翠西與克莉絲蒂似乎對莎拉懷有恨意,有可能因為在黑暗的地窖裡,莎拉並不僅僅是個受害者?
絕不相信任何人
當莎拉橫跨全國,深入性娛虐、祕密結社以及酷刑研究的異常世界時,也慢慢揭露出一場遠超乎她想像的駭人祕密。
逃脫僅是開始……
一部心理驚悚小說的震撼處女作。
傑佛瑞‧迪佛、蘿拉‧李普曼、S. J. 華森、吉莉安‧弗琳、凱琳‧史勞特的書迷,千萬不能錯過。
作者簡介
作者介紹 柯熙.卓安 Koethi Zan
在阿拉巴馬郊區出生長大,自耶魯法律學院取得法學博士後,遷至紐約市,從事與電影、電視、戲劇及近期MTV相關的娛樂法工作十五餘年。身為娛樂法律師,柯熙參加各種星光絢爛的首映及開幕式、國際電影節和名人派對。她得應付各種難纏的製作問題,如自殺威脅、服藥過量、性愛錄影帶指控。她跟好萊塢經紀人並肩作戰,與明星為友。她在MTV擔任資深副執行長及副法律顧問時,決定同時完成畢生的夢想,利用清早時間,撰寫一部犯罪小說──《噩夢之後》。卓安目前與其丈夫子女住在紐約上州。
譯者介紹
柯清心
台中人,美國堪薩斯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,現任專職翻譯。著有童書《小蠟燭找光》;譯有《白虎之咒》系列小說、《擁有未來記憶的女孩》、《鄰家女孩》等數十部作品。
各界推薦/推薦序
作家推薦
一部洞悉人心、震撼力十足的小說,卓安這部辛辣刺激的首作,融合了扣人心弦的懸疑與經典的驚悚元素。千萬不容錯過。──麗莎.嘉德納(Lisa Gardner),著有《鄰人》、《活著告訴你》
從開場便令人屏息!《噩夢之後》樹立了絕佳的心理驚悚小說標竿,是一部教人忘卻約會,放棄睡眠的好書。──傑佛瑞.迪佛(Jeffery Deaver),著有《人骨拼圖》、《XO》
一翻開《噩夢之後》首頁,就非弄清結局不可,建議讀者有閒時再讀,因為你不可能把書放下,即使只瞄一眼,都能看出這是一部非凡的驚悚小說。你真的會為它廢寢忘食,一口氣讀完!──伊莉莎白.海涅斯(Elizabeth Haynes),著有《誰在門那邊》
《噩夢之後》是部上乘的娛樂小說,驚悚、慧黠、機智,是近期最令人忘我的一部作品,我忘記就寢時間,錯過地鐵站,把孩子丟在小操場上。讀者會想知道發生什麼事,柯熙.卓安的才情令人驚豔。本書非紅不可。——戴倫‧史卓司(Darin Strauss),著有《章安兄弟》
看得我背脊發涼,是我讀過最嚇人的小說之一,喜愛驚悚推理小說的讀者切莫錯過。──泰絲.格里森(Tess Gerritsen),著有《貝納德的墮落》
一氣呵成,曲折而感人至深的心理驚悚小說。——傑德.魯本菲爾德(Jed Rubenfeld),著有《謀殺的解析》
從第一頁開始便緊揪住我的心,害我一路猜測接下來的進展,直至最後。令人拍案叫絕的初登場!──雪薇.史蒂文斯(Chevy Stevens),著有《失蹤之後》
一部黑暗的心理驚悚小說,觸動你每根神經。——塔米.霍格(Tami Hoag),著有《夜火之燼》
《噩夢之後》從第一段便深深擄獲我的心,直到花了兩天讀完後才罷手……一部風格強烈、令人難忘的驚悚小說處女作。──S.J. Bolton,著有《Now You See Me》
布局巧妙,娛樂性絕高,《噩夢之後》是讓人忍不住一口氣看完的心理驚悚小說,讀者要有心理準備。──Alafair Burke,著有《If You Were Here》
媒體推薦
柯熙.卓安之首部作品……與扣人心弦的小說《控制》(Gone Girl)分庭抗禮……是今年海灘度假時不可或缺的驚悚力作。——《Elle》
最適合炎炎海灘的驚悚涼風。——《娛樂周刊》
驚嚇破表……劇情曲折離奇,駭人聽聞,多年難得一見。——《Parade》
緊張到令人大呼過癮。——《華爾街日報》
一部精彩好書,作者與二○一二年暑假暢銷書《控制》的作者吉莉安.弗琳旗鼓相當,但我認為讀者閱讀此書時,皮得再繃緊些!——Abou...
內容試閱
第一章
拘禁之初的三十二個月又十一天裡,我們有四個人在底下,後來毫無預警地變成了三個人。雖然那第四位已經數個月未發出任何鬧聲了,但房間在她離開後,竟變得異常安靜。她走後很長一段時間,我們只是靜靜地坐在黑暗裡,猜測下一個會輪到誰進箱子。
全世界就屬珍妮佛和我最不該被關入地窖,我們不像一般的十八歲女孩,初進大學校園,便拋開戒心地玩野了。我們很嚴肅地看待自己的自由,並小心呵護到幾乎很難感受到自由了。我們比別人更瞭解世界的險惡,絕不會讓自己受到傷害。
我們計畫性地研究了好些年,一一記下所有可能加諸我們身上的危難:雪崩、疾病、地震、車禍、反社會人士,以及野生動物──所有可能潛伏於窗外的險惡。我們堅信這種偏執能保護我們;兩名精研災難的女孩,災禍臨身的可能性應該微乎其微吧?
我們不相信命運。命運是在你未做好準備、偷懶、不肯用心時的藉口,命運是弱者的拐杖。
我們的萬般戒慎始於六年前,兩人僅十二歲時,到了青少年末期,已瀕臨瘋狂。一九九一年,一個寒冷但陽光朗潔的一月天,珍妮佛的媽媽跟平時上班日一樣,開車從學校載我們回家,我完全不記得車禍的事了,僅記得隱隱看到心臟監測器的光,聽到沈穩而令人安心的脈搏節奏。事發好幾天後我才醒來,剛醒時,只覺得溫暖且極度安全,直到記起時間,心頭才一沈。
後來珍妮佛告訴我,她對車禍的記憶歷歷在目。她的記憶是典型的創傷後症候:模糊、緩慢的夢境,色彩光線全旋繞成華麗無比的歌劇。他們說我們很幸運,僅受到重傷,且熬過加護期間。我們在醫護人員的針管加持下,於空盪的病房裡養病四個月,背景是CNN喧天的新聞報導。然而珍妮佛的母親便沒有這麼幸運了。
院方安排我們同寢,表面上是讓我們在復原時能彼此作伴,但媽媽悄悄告訴我說,他們是希望我能幫珍妮佛度過悲慟。我懷疑還有另一個原因──珍妮佛那位令人退避三舍的酒鬼老爸──他跟珍妮佛的母親離婚了。我爸媽主動表示要輪流照顧我們時,那傢伙可樂了。總之,等我們的身體逐漸康復後,便經常無人陪伴了,我們就是從那時開始寫日記的──嘴巴上說是為了打發時間,但彼此都心知肚明,其實是想對這個狂亂不公的世界,增添些控制感。
第一本日記用的是醫院床頭櫃裡的筆記本,上面還有羅馬式印刷體字印著「瓊斯紀念醫院」。沒有人會當它是日記,因為裡頭寫滿我們從電視上看到的恐怖災難。我們跟護士又多要了三本,她們一定以為我們在玩井字遊戲或吊死鬼好消磨時間,總之,都沒有人想到要將電視轉台。
出院後,我們熱切地展開計畫。我們在學校圖書館找到各種年鑑、醫學雜誌,甚至一部一九八七年的各種保險精算表。我們搜集資料、計算並記錄,將人類脆弱的原始實據條列下來。
一開始,日記分成八個基本類別,但隨著年齡日增,我們駭然發現,有許多事比飛機墜毀、家庭意外及癌症還要可怕。兩人默默坐在我家明亮的閣樓臥室中,陽光燦爛的可愛窗座上,慎重地考慮過後,珍妮佛拿起簽字筆,以粗體黑字寫出新的標題:誘拐、強暴與謀殺。
統計數據賜予我們不少安慰,畢竟知識就是力量。我們知道,我們死於龍捲風的機率是兩百萬分之一;墜機是三十一萬分之一,死於小行星撞地球則是五十萬分之一。在我們扭曲的想法裡,記下這串無止無盡的數據,多少能減低死亡的機率。後來我們的心理醫師稱之為「心理防禦機制」,那年我在某天回到家中,發現十七本日記悉數堆在廚房桌上,爸媽雙眼噙淚地坐在那兒等我。(待續)不過那年我才十六歲,珍妮佛的老爸因三度酒駕,坐牢...
留言列表